斑贴试验是临床上用于检测过敏原的一种方法。
斑贴试验是根据受试物的性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背部、上臂或者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斑贴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Ⅳ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
斑贴试验操作简单且不良反应极少,是用于寻找接触性致敏原的可靠方法。通过斑贴试验确定过敏原后,可通过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预防接触性皮炎再发。
结果及意义:一般在48小时去除斑贴,间隔30分钟观察结果,视情况可在72小时或96 小时后观察。受试部位无反应为阴性(-);有淡红斑为可疑反应(±);轻度红斑、浸润及少量丘疹为阳性反应(+);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为强阳性反应(+);显著红肿或浸润、聚合性水疱或大疱为超强阳性反应(++);对照有皮损或激惹反应为刺激性反应。
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原发性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原发刺激性反应将受试物除去后,皮肤反应会减弱,而超敏反应除去受试物后,皮肤反应往往可增强。阴性反应则表示患者对试验物无敏感性。假阴性反应可能与试剂浓度低、斑试物质与皮肤接触时间太短等因素有关。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斑贴试验是什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