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走路晚属于运动发育落后,通常与骨骼的发育情况、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和家庭培养环境等有关。
小儿的动作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12至14个月时会走路,超过1岁半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属于走路晚。走路晚常见于以下原因:
1.骨骼发育情况:如果小儿在出生后并没有及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有存在缺钙缺锌的情况,就会导致骨质发育不良,软弱,肌肉力量弱等,会引起走路晚,多户外活动,晒太阳,合理添加辅食后,逐渐会得到改善,必要时可以查微量元素明确。
2.遗传因素:与家庭遗传导致运动发育迟缓有关,有少数孩子坐、立、走的时间都比较晚,找不到其他原因,则可能和家族遗传有关。
3.疾病因素:如果小儿有存在一些疾病,比如说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者存在一些大脑或神经发育方面的疾病,如脑瘫,也会出现走路晚的现象。
4.家庭培养环境:父母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走路环境,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外出都有家人长期抱着,缺乏学习走路的机会。
5.其他:小儿有畏惧心理,害怕摔倒,家长逼迫产生逆反心理或衣物太多导致运动不灵活等都有可能造成走路晚的现象。
如果孩子到1岁半还走不稳路,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父母越早发现问题,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小儿走路晚是什么原因[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