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敏疗法的不良反应可以表现为局部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全身反应一般有乏力、关节酸痛、皮肤出现荨麻疹,有时可诱发过敏性鼻炎。严重全身不良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哮喘发作)和过敏性休克,偶尔导致死亡。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多在注射后5分钟,但也可延迟到30分钟以后。据国外1946年到1987年的统计,因皮肤试验和脱敏而致死患者近百名,约每年有1例患者死亡,但每年接受这项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约几百万,可见死亡率极低,而且有些是因注射过量等医源性因素所造成。
对于季节性哮喘患者,可于哮喘发作季节前2~3个月开始脱敏治疗,并在发作季节期间用维持剂量继续脱敏。如果脱敏治疗开始太晚,已临近发作季节或哮喘已开始发作,这时常因哮喘发作或因注射过敏原后激发哮喘而被迫终止脱敏治疗,由此可见,脱敏治疗时机的掌握很有必要。
为了使脱敏疗法安全和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下面几点:①皮试和过敏原疫苗注射的实验室应备有抢救设备,包括抢救过敏性休克用的药品,如肾上腺素,静脉用激素等,而且应有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场,最好配备心肺复苏设施;②每次注射后应至少观察30分钟;③为了准确掌握剂量,注射过敏原疫苗时宜使用1毫升的结核菌素注射器,每次进针后应回抽观察有无回血,切忌将过敏原直接注入血管内;④过敏原疫苗试剂是一种生物制剂,应注意冷藏,有条件者,可置4~6℃冰箱内保存,但注意不要使其结冰,因反复溶冻可降低效价;⑤注射日如果遇到患者发生中度哮喘发作,应暂停注射,待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注射;⑥注射后如果发生局部反应或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则下一次剂量不应再增加或适当减少,或在注射前服用抗过敏药和氨茶碱等药物;⑦因特殊原因使注射中断4周以上者,再次注射时,剂量必须减少一半以上,以防全身反应,5岁以下患儿接受脱敏治疗,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明显增多,应特别注意;⑧每次注射时应做好详细记录,以供下次注射时医务人员参考,决定下一步脱敏治疗方案。
应用哮喘脱敏疗法时还应特别注意其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合并其他严重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如淋巴瘤);②禁忌使用肾上腺素的各种疾病;③患者依从性差,不能与医生良好配合。
(2)相对禁忌证:①5岁以下的婴幼儿;②妊娠期妇女;③重度持续哮喘患者。
这里还应该指出,过敏性疾病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患者应首先脱离与过敏原的接触,这对治疗效果是个很关键的因素。而且在脱敏治疗的同时,可继续应用对症药物,如平喘药、抗组胺药及激素类药物等,但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
此外,如果哮喘全年发作,表明气道过敏性炎症持续存在,脱敏疗法不能使之恢复,这时宜选用吸入抗过敏性炎症药物来替代脱敏疗法。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脱敏治疗应注意些什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