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们习惯于在平地行走,而不习惯于比较陌生的运动刺激,如乘车、乘船、乘飞机时的上下颠簸和动摇不定。有的健康人,并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强烈的运动的刺激后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晕车、晕船、晕机的现象。这在医学上称运动病。这是一种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应。在强烈的刺激下不出现反应才是病理现象,即表示前庭功能已经丧失。人们脱离刺激环境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运动病是以头晕、肤色苍白、出冷汗、流涎、恶心、呕吐、身体乏力等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当人们受到实际或模拟的运动刺激,对这种刺激不熟悉、不能适应,便有可能发生运动病。运动病的症状常为进行性发展,由注意力分散、淡漠、嗜睡和胃区不适到恶心、枕部头疼、皮肤苍白、出冷汗、进行性发展到干呕和呕吐,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方案终止其发展,最后可发展为失能、身体完全衰竭。所以,运动病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后果的疾病。
运动病可能由预期的运动没有出现,也可以由不熟悉的运动所诱发,而“模拟器病”和“宽银幕电影病”的诱发刺激是由视觉上的运动刺激。
运动病可出现于每一个健康人,但个体差别很大。女性和儿童较男性和成人更易发生,2 岁以下的婴儿极易发生。
运动病的诱因为:①半规管或耳石器单独受到刺激;②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受到相关刺激,当人们注视大的活动的视景时,可出现运动病的症状,叫视动性运动病;③本体感受器受到新形式的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刺激本病;④暴露于曾经发生过运动病的相关环境中。
运动病的发病机制:本病主要由于来自各感觉系统,其中包括前庭系统的运动和定向信息,以及大脑内记忆的从前运动定向模式信息,内容上彼此不一致或相互冲突,引起运动病的发生,即所谓的“感觉冲突”或“神经不匹配”
运动病可以在停止刺激数小时至一天内自然恢复。如继续接受刺激达 3~6 天时,由于出现中枢习服现象,病状也可以消失。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为什么会晕车、晕船[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