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聪明的中年人都不会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原因很简单。
兄弟姐妹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为亲近的家人之一,这辈子能够拥有这样的血缘关系,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
友谊都是阶段性的,当彼此的发展道路不同之时,离别就成为了常态。
恋情是具有偶然性的,哪怕是深深相爱的两个人,也有分手或离婚的可能,但亲情关系却不同,亲情依靠血缘来维系,它是最稳固且最牢靠的关系,无论到了多大的年纪,它都将陪伴我们的一生,为我们遮风挡雨。
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羡慕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因为他们有兄弟姐妹陪伴,成长的道路上一点也不孤单,但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年轻的时候兄弟姐妹可以聚在一块闯荡世界。
可到了中年,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最先考虑的必然是伴侣和孩子,其次是父母,最后才是兄弟姐妹。
据世卫组织划分的年龄阶段可知,44岁以下为青年群体,45~59岁是中年,但中国的划分标准与世卫组织有着些许的差别,18~40岁为青年,41~60岁才是中年。
但无论采用哪一个标准,其大概的区间都是差不多的,只要你达到了中年阶段,你将要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孩子的就业结婚,买车买房,父母的养老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学着聪明一些。很多聪明的中年人都不会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原因很简单。
兄弟姐妹固然出自同一个家庭,拥有着同一对爸妈,身上流着相同的血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只停留于少年时期。
等到中年阶段,你就会发现你再也不仅仅是你自己了,你有家庭,有妻子,有儿女,有事业上的晋升压力,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你会越来越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不光发生在你的身上,兄弟姐妹也是如此。
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你们再也不能单纯地谈论着当初的年少无知,再也不能怀念起曾经的手足之情,因为你很明白此时的你们永远都回不到那个无忧无虑肆,意打闹的青春时代。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社交圈,界限也愈发明显,小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在家里吃着同样的饭菜,一起玩着泥巴,但真正步入社会之后,大家的境遇却天差地别,无论是经济水平,思想水平还是家庭成员,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混的好的人也许会出现优越感,他可能想帮一下混的不好的人,混的不好的则自尊心受不了,他未必心甘情愿地接受对方的帮助。
看着最亲的兄弟姐妹过的比自己好的多,换谁都无法开心地起来,人的本性便是如此。与其聚在一起各怀心思,倒不如离得远一些,少联系几次,大家还能相安无事。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亲人关系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的联系便是以血缘和家庭为单位的,那时的大家互相依赖,彼此扶持,互帮互助,生存下来的概率更大。
但随着个体的成长,亲情最终会被爱情所取代,慢慢地每个人都将摆脱原生家庭,逐渐在新的家庭中找到全新的角色,这其实是上天给予每个个体的机会,让那些童年受到情感忽视的孩子能够在新的家庭中开启美好的人生,担负起全新的责任,勇敢的面对曾经的伤痛或是曲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早晚会被夫妻间的爱情所代替,不过这份感情固然存在感小了,但它却并没有淡化,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但总的来说,大家还是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小家庭上,再加上兄弟姐妹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开,边界感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兄弟姐妹在一块儿特别容易出现道德绑架,或是以感情为筹码要挟着彼此的情况。事实上,每个人在社会上打拼都不容易,就算年少时情感深厚,在生活的重压下,这些也都不值一提。
兄弟姐妹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也不必埋怨,毕竟谁都有难处。平日里无需断绝来往,只要保持着分寸感,不打扰不越界,没事的时候各忙各的,有事的时候能帮则帮,保持着相互体谅,各自安好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了。
- 情感问答
- 答案列表
聪明的中年人都不会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