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逢铿。
1958年11月17日清晨,一架从新西兰飞来的飞机,平安降落在南极罗斯湾冰岸,36岁的张逢铿走下舷梯,踏上了南极洲。由此,在中国人进军南极的史册上,永远留下了张逢铿的名字——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第一人。
为了这一天,张逢铿进行了长久的准备和磨炼,而之后15个月的南极生活,是他永远难忘的人生经历。
张逢铿参加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南极研究计划,是国际地球物理年“探冻第四号计划”的重要部分。他所在的科学考察站是伯德站,位于南纬80度、西经120度,已接近南极点,气候极为恶劣。他们到达后,站上共有13位科学工作者、10位后勤人员。张逢铿是这次探险的地震测勘队长。
从1958年11月到1960年3月,张逢铿在南极度过了15个月的艰苦生活。后来,他在《忆南极探险》中说:“十五个月的南极生活,真是人生中一次极不平凡的经历,我喜欢我的工作,而并不感到其苦。”。
赴南极科考前,国际地球物理年“探冻第四号计划”启动的消息传至圣路易大学。张逢铿在导师麦卡文的推荐下,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正式加入这一计划。
这支南极探险科考队,拥有13位科学家。他是唯一从事勘探研究的地球物理和地震学专家,便承担起了地震测勘队长的重任。他的主要科考任务是分析震波记录、测量重力变化、研究极地磁力及磁场,并与冰川学家配合,由对人为地震的观察测量而查勘出南极冰层的厚度。
15个月的探险科考被划分为了三个阶段。1958年12月到1959年3月,他们进行南极极地深处野外探险科考工作。3个多月里,吃、住都在被称作“雪车”的地球物理勘测车上,大量时间均在野外冰天雪地里度过。
1959年4月到9月,南极大陆进入为期半年的极夜,野外工作被迫中止,科考队员们在伯德站里继续工作,整理、分析、研究第一阶段获得的一手资料。这半年里,张逢铿靠科研、读书活动度过,出发前,他带去了大量音乐磁带。
1959年11月到1960年3月,张逢铿和同伴们穿越南极腹地,一直到达西南极海滨,行程达1000多公里,获取更多科考资料。
- 旅游问答
- 答案列表
最早踏上南极洲的中国人是[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