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控制内部报告,以确保内部报告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内部报告的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和使用等。
第三条 内部报告分为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
(一)资本经营包括:资产经营报告、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所得税报告、eva(经济增加值)报告等。
(二)资产经营包括:商品经营报告、资产结构报告、资产利用程度报告、对外投资报告、资产损失及不良资产报告、资产利用效果报告、资产重组报告等。
(三)商品经营内部报告包括:产品经营报告、营业收入报告、商品销售价格报告、市场占有率报告、采购价格报告、管理费用报告、营业费用报告、财务费用报告、营业外收支报告等。
(四)生产经营内部报告主要包括:商品产品成本报告、单位成本报告、材料成本报告、人工成本报告、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产值成本率报告、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报告、废品情况报告等。
第二章 内部报告的编制。
第四条 内部报告的编制要求应遵循要求:
(一)内部报告的编制人员应根据内部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编制。
(二)内部报告在传递前必须经签发部门经理审核,确保内部报告信息质量。
(三)对于重要信息,公司应委派专门人员对其传递过程进行复核,确保信息正确传递给使用者。
(四)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应以速度优先,尽可能快地编制出内部报告,向上级领导报告。
(五)一般情况下,内部报告应包括报告名、文件号、执行范围、内容、起草或制定部门、报送和抄送制门及时效要求等。
(六)编制内容应全面、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第五条 内部报告的编制格式要求。
(一)文本格式,指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常用于说明一些不能量化信息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图表格式,指以图表的方式,通过书面、多媒体显示等方式传递信息,它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制作难度大,且每张图表反映的信息较少。
(三)数字格式,指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一些量化的信息,它反映的信息较多,简洁且被接受。
(四)综合格式,即以上几种格式的综合运用。
第六条 内部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各部门按照部门性质规定各类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频次、发放范围及报告密级。
(二)各部门提出信息需求给行政部,由行政部统一汇总,交总经理审批后,分配至相应部门。
(三)各部门经理分配各类报告的编制人员。
(四)内部报告编制人员按要求编制例行的内部报告,并交部门经理审核。
(五)如需求例行之外的内部报告,则须经编制部门领导批准后,由编制人员按照需求编制。
第三章 内部报告的传递。
第七条 内部报告传递程序。
(一)内部报告经部门经理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审批。
(二)审批通过后,由编制人员根据批准的发放名单发放。
(三)内部报告的流转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报告的交接活动。
(四)编制人员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收回相关的内部报告。
第八条 内部信息传递安全管理要求。
(一)内部报告在传递过程中要标识保密级别,电子信息处理设备的安全保护等措施,确保内部信息传递安全。
(二)公司通过明确内部信息安全责任、访问控制、通过程安全。
(三)对于错误传递的内部报告,应立即追回,并评估风险,采取必要措施。
(四)对于故意违反内部报告流转规定造成内部报告失或泄露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四章 内部报告的使用与保管。
第九条 内部报告的利用。
(一)使用者应充分利用内部报告进行有效决策,管理和指导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协调公司内部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情况。
(二)公司应当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公司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四)各部门内部报告的编制和利用情况,由人力资源部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 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内部报告信息的相关与可靠程度将决定内部决策与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控制变量、控制标准、信息报告、执行评估、纠正偏差、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信息沟通、监督控制等,的报告信息都是必要和关键的要素。
(三)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编制控制报告、评价控制业绩、进行管理激励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编制控制报告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中心任务,是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的报告。
第十一条 内部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一)解决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报告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二)是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规范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实践中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
第十二条 内部报告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一)内部报告是财务报告的基础与补充。财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综合情况的报告,而形成财务报告的基础是内部报告中更详细、更系统的分类信息。
(二)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第十三条 内部报告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一)现代财务分析应包括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全部报告信息的分析,既包括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也包括对内部报告的分析。
(二)财务分析基础信息将包括全部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和内部报告);财务分析内容从相关主体来看,将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管理者财务分析、监管者财务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供应商财务分析、员工财务分析等。
第十四条 内部报告的保管。
(一)各部门应指定人员保管部门的内部报告。
(二)内部保管人员应按照规定分类保管并及时记录发放信息。
(三)保管人员按照要求定期将内部报告整理、装订成册,移交行政部保管。
(四)行政部按照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 内部报告的效果评估。
第十五条 内部报告评估程序。
(一)由行政部门领导组成内部报告评估小组。
(二)评估小组开会讨论职责分工、评估内部、评估指标等评估工作事项。
(三)评估小组制订评估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
(四)评估计划批准后,评估小组各成员,按照计划收集资料。
第十六条 评估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内部报告流转各环节进行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并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七条 评估结果处理。
(一)评估报告审批通过后,评估小组向有关责任部门发放内部信息传递预防纠正通知。
(二)相关职能部门对内部报告指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评估小组监督改善实施落实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总经理签发后,方可执行。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内部报告管理办法[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