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2019年7月某日,鹤壁市山城区某乡居民王某来到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希望帮助调解与丈夫李某的离婚问题。王某自述,其从外地嫁到李家后,和婆婆一直相处不好,婆婆曾多次找人殴打她,但李某一直对她不错,所以虽然生活比较苦,但心里还是感到安慰的。两年前,王某的婆婆去世,本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在这两年里李某却对其不理不睬,也不照顾家庭,王某多次向李某提出离婚,均遭到李某的拒绝,故到此寻求调委会的帮助。
【调解过程】。
受理纠纷后,调解员根据王某的自述,结合自己在婚姻家庭纠纷多年的调解经验,分析认为王某和李某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双方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两人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矛盾或者误会,如果能够打开双方的心结,还是可以挽救这桩婚姻。于是,调解员决定重点从李某方面进行突破。
调解员多次主动联系李某,并到其家中告知来意,但李某始终将调解员拒之门外,不同意调解,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无耐之下,调解员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说和下,李某终于同意同调解员见面,调解僵局被打破。据李某自述,和王某婚后感情一直不错,尽管其母亲殴打王某是事实,但也不应完全归责于其母亲,王某性格大大咧咧、爱说脏话的毛病也是婆媳关系不和的诱因,考虑到王某为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王某的这些毛病都可以容忍,但王某拒绝出席其母亲的葬礼这件事深深刺伤了李某的心,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王某。至于拒绝离婚这件事,李某告诉调解员,他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伤害,仍然维系与王某婚姻关系的惟一目的,就是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听完李某的诉说,调解员言语安抚了李某,和李某拉起了家常,聊起了曾调解过的类似纠纷,逐渐拉近了和李某的心理距离,并和李某约定了后续的调解。
调解员又走访了街坊邻居,进一步了解李某和王某的家庭生活情况。邻居们所述与李某、王某夫妻二人所述基本一致,对王某本人的评价也不错,认为王某尽管性格大大咧咧,有时候会顺带说几句脏话,但为人不错,也讲道理,对王某婆婆的评价较为负面,认为其为人专横,与街坊邻居相处一般。至此,调解员已充分掌握了纠纷的具体情况,对接下来的调解工作也有了明确的计划。
在与李某、王某商议好调解时间后,调解员将双方约至调委会,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调解室。调解员首先开导王某,将街坊邻居对王某的积极评价转述给王某本人,并称赞其在众人中拥有的良好口碑。同时,调解员也严厉指出其未参加李某母亲出殡一事的错误,指出该行为不但伤了李某的心,也让街坊邻居们看了笑话,丢了李某的面子。调解员又在王某面前细数了李某的优点,劝其放下架子,就自己的错误主动向李某道歉,让家庭重新走上正轨。经过劝导,调解员明显感觉到王某离婚的态度有所软化。随后,调解员又和李某进行沟通,向其述说着王某多年来操持家务的艰辛不易和遭受婆婆辱骂殴打时的忍气吞声,劝其换位思考,多体谅一下王某的苦衷,拿出姿态,尽快与王某和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随后,调解员将双方叫到一起,为他们播放了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主题是单亲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和生活方面造成的影响;另一段视频的主题是讲述“失去了才会珍惜”的道理。视频播放完后,调解员问两人还想离婚吗?李某和王某都沉默了。调解员接连又问:“如果你们都换一个方位,替对方思考,你们还会这样做吗?”双方还是沉默不答。调解员接着说道,有缘的人才能走到一起,既然走到一起就要互相珍惜;虽然婆媳之间有矛盾,但李某在婚后对王某一直不错,双方的感情基础是非常牢靠的。在调解员的循循善诱下,王某就未参加婆婆的葬礼向李某表达了歉意,并承诺会和李某一道操办婆婆的三周年纪念。李某也选择了原谅王某。至此,双方的心结被调解员打开。
【调解结果】。
当日,双方在调解员的主持下最终达成口头协议:
1.王某就未参加李某母亲葬礼一事向李某道歉,并承诺将会和李某共同操办李某母亲的三周年纪念事宜。
2.李某原谅王某,承诺将会和王某用心经营家庭,并将收入的一半交给王某,用于家中的日常开销。
在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后,调解员多次主动上门进行回访,李某和王某的生活回归正常,欢笑声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家庭,夫妻二人对调解员的工作也多次表示感谢。
【案例点评】。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间的矛盾还是需要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妥善的沟通化解,调解员更多的是为家庭成员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调解该起纠纷中,调解员秉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耐心地奔波于纠纷双方之间,精准地把握到了双方真实的内心活动,运用灵活的调解手段,逐渐融化了双方冰冻两年的心,为夫妻双方的良性沟通搭建了桥梁纽带,最终促成了纠纷化解,促进了家庭和睦。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法律问答
- 答案列表
鹤壁市山城区王某与李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