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面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旗帜。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皇姑屯事件,“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挥动着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曾记否,南湖红船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雪山草地的钢铁之师,锻造出人民军队的威武之气。曾记否,天安门城楼上那雄浑的湘音响彻云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南海边那神奇的大手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曾记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迎来港澳回归;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全球称道。曾记否亚洲金融风暴中,我们魁然不动,西部大开发让世人侧目;曾记否三峡建设让神女惊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尽管我们也曾经历九八洪水的无情和sars病毒的侵袭,但是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共产党就是中国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古老的中国在这面旗帜的辉映下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弹指一挥间,悠悠八十二载。每当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中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仰望着飘扬的党旗,我读懂了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从容与坚决;读懂了徐特立“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崇高信念;也读懂了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撒高原”的豪迈誓言。也深深地的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真正含义。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黯淡与辉煌伴随着不朽的豪情,贯穿于我们党坚韧的求索过程。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切仍贯穿于我们的创业之中。
任何国家只有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富强;只有建设先进文化,并且不断前进,才能成为文明、民主的国家。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一不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回顾我们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在这面党旗的辉映下,党的十六大指明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开启了新的伟大进军的征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宣言书。
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而懊悔,也可能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成年。党是我心中的一个梦,也是我心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从儿时的少先队员到校园时代的共青团员,在这条属于青春的道路上,我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努力,为的是那面心中的旗帜,那个20多年的梦。从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每一篇思想汇报的形成,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也随之升华,当我终于站在党旗的面前庄严宣誓的时候,当我面对着党旗高唱着《国际歌》的时候,当我意识到那面飘扬的旗帜,那个多年的梦终于变成现实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不仅是一名从事文稿工作的普通工作者更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尽管我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没有“我以我血溅轩辕”的飒姿,更没有“大江歌罢掉头东”豪迈,但是在此时此刻年轻的我立下庄严的誓言――如果我是一块砖,我要去构筑祖国繁荣昌盛的大厦;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层次、自身素质、专业技能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思想观念难以适应改革创新的要求。但是有挑战才能有激情,有竞争才能有飞跃。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面对的机遇也是平等的,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践行“三个代表”的进程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中走出来,树立富而思进、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这面旗帜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空,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会神情肃穆,目光凝聚;此情此景,我们热血沸腾,断难忘记。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再懦弱,是因为我们为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天天的强大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今天,我们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肩负的不仅仅是历史使命,更多的是无限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82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再一次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们将把所有的才智、所有的胆识、所有的激情、所有的风发意气、所有的凌云壮志,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让鲜红党旗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集合10篇[朗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作为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这段历史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就是历史责任感。
今天在座的都是党员同志,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该如何提升历史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激发“正能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此,我送给大家六个字:爱国、奋斗、奉献。具体来说:
一、要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生长、释放能量。它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砥砺前行的精神依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看到一个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墨笔字时,讲起了自己从小听“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屈原的诗句,高度评价了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他曾在2016年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奔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也曾两个月内两次前往卢沟桥,在抗战纪念馆内的英烈环廊仔细查找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
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使命,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个人与国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如果个人理想脱离了国家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如果国家发展离开了个人努力,就会流于空谈、失去根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最美奋斗者”林巧稚,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全身心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为“最美奋斗者”,才能让个人梦随中国梦一起璀璨、一起光彩。
(二)要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同一切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歪曲祖国发展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要把爱国主义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要把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立足民族”是强调爱国主义在自身的民族性,而“面向世界”则是把爱国主义这一情感提升到更宽广的层次。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世界秩序调整、国家实力消长、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拓展着爱国主义的视野和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就是要积极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要把不懈奋斗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基
近期我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7年的新年贺词,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提倡不懈奋斗精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提到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民。”2015年指出:“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2016年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梳理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2017年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8年的金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9年提到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今年贺词指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可以说,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一饭一蔬,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农民;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便捷舒适的出行,离不开司乘人员的坚守岗位;守护岁月静好,离不开用生命和热血筑牢安全“防线”的消防员和军人们……生活因奋斗而更精彩,正是因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首先,我们从五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内涵。一是接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接力奋斗既指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二是共同奋斗。共同奋斗,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一起努力奋斗。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三是顽强奋斗。顽强奋斗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指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五是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有每一名党员终身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党员为之奋斗。对于我们在座的党员同志来说,不懈奋斗就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远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要脚踏实地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质方面的。坚持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入手,补齐短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团结一致而奋斗。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各方面的团结,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从本职岗位入手,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打破小部门、小圈子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头、攻难关,以团结激发更大奋斗动力,实现更大进步。
(四)要敢于斗争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敢于斗争要从内外两个层面入手,对内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同顽瘴痼疾做斗争;对外要敢于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同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外部势力做斗争,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在斗争中彰显奋斗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推动更大发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奋斗。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魄力,但这是不懈奋斗的必经过程。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顽瘴痼疾制约着发展进步,还有很多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影响和制约着奋斗的成效。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要把牺牲奉献摆在关键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奉献的经典传说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面对人类灾难,挺身而出、补天救世的传说;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用数年时间在华夏大地驯服洪水的经历;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决心子子孙孙挖山开路、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经典名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奉献的赞美。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杨善洲、沈浩、郭明义、邹碧华、南仁东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也无一不体现着奉献。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有6位亲人牺牲。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土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土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
可以说,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具体做到: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奉献。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偏离方向,奉献就没有动力,也不能持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每个中国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共产党员更应该作为积极参与者,要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份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于终身奉献。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和进步,都不会忘乎所以、感到飘飘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退缩萎摩、感到惶惶然;无论面对哪些腐蚀和诱惑,都不会丢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们的世界并不总是太平,我们的社会并不全都美好,越是这样,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国情怀,越需要执着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间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已的信念。他在离开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时心里想的是,今后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领袖树立理想的风范,我们要时时感知、深刻体会,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
(二)用绝对忠诚的本色诠释奉献。忠诚是奉献的应有之义,讲奉献必须讲忠诚。这种忠诚,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从古至今,忠诚都是好品德,我们今天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忠诚加上“绝对”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纯洁,没有丝毫杂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面对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视,一一列数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这淘沙,淘的就是忠诚不忠诚。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落实、来检验?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怀彰显奉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讲奉献,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简朴最能涵养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俭以养德、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抗战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感叹。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一个人光环多不等于价值大,默默无闻不等于价值小。正如毛主席当年评价张思德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他是不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滴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这份淡泊,我们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四)用科学完善的机制激励奉献。一个人的奉献,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与社会环境特别是身边环境有关。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来倡导奉献、支持奉献、保障奉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奉献,在义与利、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等关系的对待和处理上以身作则,形成有困难有危险“跟我上”、有名誉有利益“我先让”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讲奉献的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奉献精神天天见、奉献人物聚身边”的良好局面。要更好发挥干部考核选拔“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奉献与收获成正比。
今天在座的都是党员同志,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该如何提升历史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激发“正能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此,我送给大家六个字:爱国、奋斗、奉献。具体来说:
一、要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生长、释放能量。它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砥砺前行的精神依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看到一个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墨笔字时,讲起了自己从小听“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屈原的诗句,高度评价了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他曾在2016年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奔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也曾两个月内两次前往卢沟桥,在抗战纪念馆内的英烈环廊仔细查找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
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使命,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个人与国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如果个人理想脱离了国家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如果国家发展离开了个人努力,就会流于空谈、失去根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最美奋斗者”林巧稚,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全身心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为“最美奋斗者”,才能让个人梦随中国梦一起璀璨、一起光彩。
(二)要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同一切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歪曲祖国发展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要把爱国主义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要把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立足民族”是强调爱国主义在自身的民族性,而“面向世界”则是把爱国主义这一情感提升到更宽广的层次。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世界秩序调整、国家实力消长、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拓展着爱国主义的视野和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就是要积极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要把不懈奋斗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基
近期我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7年的新年贺词,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提倡不懈奋斗精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提到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民。”2015年指出:“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2016年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梳理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2017年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8年的金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9年提到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今年贺词指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可以说,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一饭一蔬,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农民;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便捷舒适的出行,离不开司乘人员的坚守岗位;守护岁月静好,离不开用生命和热血筑牢安全“防线”的消防员和军人们……生活因奋斗而更精彩,正是因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首先,我们从五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内涵。一是接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接力奋斗既指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二是共同奋斗。共同奋斗,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一起努力奋斗。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三是顽强奋斗。顽强奋斗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指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五是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有每一名党员终身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党员为之奋斗。对于我们在座的党员同志来说,不懈奋斗就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远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要脚踏实地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质方面的。坚持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入手,补齐短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团结一致而奋斗。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各方面的团结,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从本职岗位入手,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打破小部门、小圈子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头、攻难关,以团结激发更大奋斗动力,实现更大进步。
(四)要敢于斗争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敢于斗争要从内外两个层面入手,对内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同顽瘴痼疾做斗争;对外要敢于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同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外部势力做斗争,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在斗争中彰显奋斗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推动更大发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奋斗。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魄力,但这是不懈奋斗的必经过程。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顽瘴痼疾制约着发展进步,还有很多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影响和制约着奋斗的成效。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要把牺牲奉献摆在关键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奉献的经典传说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面对人类灾难,挺身而出、补天救世的传说;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用数年时间在华夏大地驯服洪水的经历;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决心子子孙孙挖山开路、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经典名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奉献的赞美。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杨善洲、沈浩、郭明义、邹碧华、南仁东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也无一不体现着奉献。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有6位亲人牺牲。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土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土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
可以说,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具体做到: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奉献。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偏离方向,奉献就没有动力,也不能持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每个中国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共产党员更应该作为积极参与者,要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份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于终身奉献。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和进步,都不会忘乎所以、感到飘飘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退缩萎摩、感到惶惶然;无论面对哪些腐蚀和诱惑,都不会丢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们的世界并不总是太平,我们的社会并不全都美好,越是这样,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国情怀,越需要执着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间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已的信念。他在离开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时心里想的是,今后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领袖树立理想的风范,我们要时时感知、深刻体会,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
(二)用绝对忠诚的本色诠释奉献。忠诚是奉献的应有之义,讲奉献必须讲忠诚。这种忠诚,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从古至今,忠诚都是好品德,我们今天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忠诚加上“绝对”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纯洁,没有丝毫杂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面对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视,一一列数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这淘沙,淘的就是忠诚不忠诚。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落实、来检验?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怀彰显奉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讲奉献,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简朴最能涵养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俭以养德、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抗战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感叹。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一个人光环多不等于价值大,默默无闻不等于价值小。正如毛主席当年评价张思德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他是不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滴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这份淡泊,我们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四)用科学完善的机制激励奉献。一个人的奉献,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与社会环境特别是身边环境有关。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来倡导奉献、支持奉献、保障奉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奉献,在义与利、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等关系的对待和处理上以身作则,形成有困难有危险“跟我上”、有名誉有利益“我先让”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讲奉献的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奉献精神天天见、奉献人物聚身边”的良好局面。要更好发挥干部考核选拔“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奉献与收获成正比。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上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守。”信仰、信念、信任、信守构成了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可以说,百年建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胜利之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的“管总开关”、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坚定理想信念,就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站得高、站得直、站得稳、站得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直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顶得住,站得出才能打得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百年坚定理想信念,百年与党同心同德?重在坚守、难在坚守、成也在坚守,我们要时时坚守、事事坚守、一生坚守,一以贯之的坚守、一往情深的坚守、一往无前的坚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上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守。”信仰、信念、信任、信守构成了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可以说,百年建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胜利之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的“管总开关”、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坚定理想信念,就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站得高、站得直、站得稳、站得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直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顶得住,站得出才能打得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百年坚定理想信念,百年与党同心同德?重在坚守、难在坚守、成也在坚守,我们要时时坚守、事事坚守、一生坚守,一以贯之的坚守、一往情深的坚守、一往无前的坚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苦难辉煌,百年峥嵘岁月。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僵化腐朽,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而一些欧美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也未能幸免遭受侵略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中华民族也随之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之中。
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经历了那么多变革与革命,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
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最响亮的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建立“劳农专政”或“劳工专政”,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中,党在各根据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如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随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党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赞同,写进了1949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再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确立?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政治体制。伴随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至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基本框架已形成,这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标识,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其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这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共缔结过1175件约章,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叹息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未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架,于是只要他们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他们虽然没有把中国打败,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在这些弹丸小国眼中,中国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事务干涉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与一切抗日的进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加紧从废墟中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彭德怀所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脚跟。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这些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后跃升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8%左右,近几年来更是高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到处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不多见。
“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谈到中国快速发展与巨大进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退却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外国列强掠夺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与悲惨,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这些工人“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尤其是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们除了双手外,是一无所有的。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苦难与辛酸。
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国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还有那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而且当时党又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充满必胜的信心,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进行大范围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人间奇迹;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移风易俗,新社会呈现新气象;制定执行“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短短几年时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转变,使中国这个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不断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剩9899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到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把彻底消除贫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截至今年末,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到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万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中国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说,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奋斗目标。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新的更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纵观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僵化腐朽,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而一些欧美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也未能幸免遭受侵略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中华民族也随之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之中。
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经历了那么多变革与革命,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
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最响亮的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建立“劳农专政”或“劳工专政”,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中,党在各根据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如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随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党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赞同,写进了1949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再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确立?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政治体制。伴随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至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基本框架已形成,这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标识,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其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这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共缔结过1175件约章,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叹息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未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架,于是只要他们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他们虽然没有把中国打败,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在这些弹丸小国眼中,中国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事务干涉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与一切抗日的进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加紧从废墟中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彭德怀所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脚跟。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这些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后跃升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8%左右,近几年来更是高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到处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不多见。
“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谈到中国快速发展与巨大进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退却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外国列强掠夺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与悲惨,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这些工人“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尤其是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们除了双手外,是一无所有的。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苦难与辛酸。
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国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还有那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而且当时党又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充满必胜的信心,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进行大范围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人间奇迹;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移风易俗,新社会呈现新气象;制定执行“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短短几年时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转变,使中国这个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不断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剩9899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到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把彻底消除贫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截至今年末,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到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万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中国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说,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奋斗目标。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新的更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纵观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