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明理居于首位,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基础。学史明理该明白哪些“理”,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这一道理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逻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从这三个逻辑来把握其丰富内涵,真正做到学史明理?
把握历史逻辑,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可以发现,中国发展的奇迹绝不是偶然的,其中蕴含的规律是特定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学史明理就要从我们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中,深刻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和历史规律,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xxxx年x月,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治党治国的丰富经验。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历史告诉我们,一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把握理论逻辑,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史,是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学史明理就要从党的理论探索史中,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牢唯物史观,强化理论思维,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够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由此开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开始大踏步赶上世界。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xx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xx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史中,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党能够及时洞察和把握社会发展大趋势,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
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树牢唯物史观,强化理论思维,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握实践逻辑,准确领会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宝贵经验。
如果说历史逻辑是对过去实践活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概括,那么实践逻辑就是对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概括。从实践逻辑上看,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任务艰巨,越是风险挑战增大,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学史明理就是要从新的实践中,深刻汲取宝贵经验,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政治自觉,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在xxxx年突破xxx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xx%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x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取得新成效,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xx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xx亿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焦脱贫攻坚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xxxx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伟力。
特别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效化解了经济、、社会、网络、外交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在中美经贸摩擦、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印边境冲突、南海主权和权益维护以及涉港、涉台、涉疆、涉藏、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赢得了战略主动。
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寻常的xxxx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研判、精心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斗争异常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就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经验。
学史明理,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学史明理,要坚持把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逻辑统一起来,坚持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 9篇[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学习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学习党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做到学史力行,就要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史力行要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开启新征程,必须牢记初心使命。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学史力行,就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牢记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开启新征程,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学史力行,就要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开启新征程,必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学史力行,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史力行,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开启新征程,必须传承革命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铸就了许多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学史力行,就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开启新征程,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学史力行,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领导全国人民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学史力行,就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一再告诫我们,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力行的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明了方向。
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
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何看待党史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历史长过程和世界大视野来审视,要看到百年党史的继承性、连续性,不能割断,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比如,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要有正确认识,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此外,要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要同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歪曲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和丑化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史力行要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开启新征程,必须牢记初心使命。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学史力行,就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牢记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开启新征程,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学史力行,就要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开启新征程,必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学史力行,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史力行,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开启新征程,必须传承革命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铸就了许多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学史力行,就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开启新征程,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学史力行,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领导全国人民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学史力行,就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一再告诫我们,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学史力行,要求全党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力行的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明了方向。
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
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何看待党史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历史长过程和世界大视野来审视,要看到百年党史的继承性、连续性,不能割断,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比如,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要有正确认识,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此外,要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要同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歪曲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和丑化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历史节点下,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按照党委关于支部书记讲党课的相关工作安排,今天,我就结合自身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知党史
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我们党走多远,走向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
我们党从革命中走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树德里“李公馆”、中国浙江嘉兴南湖湖面上的小游船,中共一大13位代表,代表全国58名党员在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表现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使命担当和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新中国建设中走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部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在围堵中突破、在打压中奋起,用辛劳和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筑基打桩、添砖加瓦。从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到试制第一辆喷气式飞机。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成渝铁路通车,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中走来。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短短41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成就,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社会力量竟相迸发,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形成了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历史洪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中走来。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探索,“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诸路皆走不通”的东方古国重获新生。
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百年的跨越,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与汗水写就的奋斗史册上,回响着对“可爱的中国”的深情呼唤,激荡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书写着“走自己的道路”的豪迈宣言。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9059.4万名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政党,向世界展示出愈加成熟、愈发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这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民族,将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补足精神之钙,时刻不忘感党恩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令我们尽享太平盛世的福祉,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今天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我们党交出的一份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始终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感恩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从这个标注改天换地的日子开始,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烽火28年,执政70载,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成长壮大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一个民族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历史,不断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1年的深刻变革,重塑了中国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华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带领社会主义中国稳步走向现代化的最新战略规划。习总书记在这份报告中,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了明确安排,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强国时间表。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奋斗的根本保证。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张富清老人和黄大年教授: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建国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定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中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首次推动了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报国的楷模”。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还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黄大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争分夺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他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
正是因为我们祖国有着一批批像张富清、黄大年这样的民族脊梁,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跌倒后重新爬起来,才能在一次次的压迫下站起来,重回世界民族之林。
三、践行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跟党走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投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对党忠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而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
要静心凝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常学常进,常悟常新,切实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
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总书记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因此,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落实到修身为政的全过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夯实绝对忠诚之基。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要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纯洁党内政治。
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决杜绝思想上的跑冒滴漏、行为上的出轨越界,坚决抵制码头、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知党史
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我们党走多远,走向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
我们党从革命中走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树德里“李公馆”、中国浙江嘉兴南湖湖面上的小游船,中共一大13位代表,代表全国58名党员在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表现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使命担当和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新中国建设中走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部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在围堵中突破、在打压中奋起,用辛劳和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筑基打桩、添砖加瓦。从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到试制第一辆喷气式飞机。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成渝铁路通车,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中走来。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短短41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成就,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社会力量竟相迸发,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形成了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历史洪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中走来。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探索,“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诸路皆走不通”的东方古国重获新生。
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百年的跨越,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与汗水写就的奋斗史册上,回响着对“可爱的中国”的深情呼唤,激荡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书写着“走自己的道路”的豪迈宣言。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9059.4万名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政党,向世界展示出愈加成熟、愈发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这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民族,将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补足精神之钙,时刻不忘感党恩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令我们尽享太平盛世的福祉,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今天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我们党交出的一份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始终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感恩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从这个标注改天换地的日子开始,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烽火28年,执政70载,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成长壮大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一个民族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历史,不断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1年的深刻变革,重塑了中国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华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带领社会主义中国稳步走向现代化的最新战略规划。习总书记在这份报告中,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了明确安排,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强国时间表。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奋斗的根本保证。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张富清老人和黄大年教授: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建国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定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中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首次推动了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报国的楷模”。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还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黄大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争分夺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他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
正是因为我们祖国有着一批批像张富清、黄大年这样的民族脊梁,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跌倒后重新爬起来,才能在一次次的压迫下站起来,重回世界民族之林。
三、践行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跟党走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投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对党忠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而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
要静心凝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常学常进,常悟常新,切实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
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总书记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因此,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落实到修身为政的全过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夯实绝对忠诚之基。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要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纯洁党内政治。
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决杜绝思想上的跑冒滴漏、行为上的出轨越界,坚决抵制码头、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苦难辉煌,百年峥嵘岁月。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僵化腐朽,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而一些欧美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也未能幸免遭受侵略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中华民族也随之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之中。
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经历了那么多变革与革命,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
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最响亮的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建立“劳农专政”或“劳工专政”,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中,党在各根据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如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随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党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赞同,写进了1949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再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确立?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政治体制。伴随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至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基本框架已形成,这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标识,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其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这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共缔结过1175件约章,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叹息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未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架,于是只要他们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他们虽然没有把中国打败,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在这些弹丸小国眼中,中国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事务干涉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与一切抗日的进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加紧从废墟中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彭德怀所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脚跟。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这些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后跃升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8%左右,近几年来更是高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到处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不多见。
“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谈到中国快速发展与巨大进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退却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外国列强掠夺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与悲惨,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这些工人“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尤其是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们除了双手外,是一无所有的。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苦难与辛酸。
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国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还有那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而且当时党又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充满必胜的信心,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进行大范围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人间奇迹;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移风易俗,新社会呈现新气象;制定执行“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短短几年时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转变,使中国这个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不断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剩9899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到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把彻底消除贫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截至今年末,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到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万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中国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说,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奋斗目标。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新的更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纵观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僵化腐朽,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而一些欧美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也未能幸免遭受侵略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中华民族也随之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之中。
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经历了那么多变革与革命,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放。
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最响亮的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建立“劳农专政”或“劳工专政”,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中,党在各根据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如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随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党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赞同,写进了1949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再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确立?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政治体制。伴随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至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基本框架已形成,这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标识,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其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这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共缔结过1175件约章,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叹息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未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架,于是只要他们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他们虽然没有把中国打败,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在这些弹丸小国眼中,中国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事务干涉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与一切抗日的进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加紧从废墟中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彭德怀所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脚跟。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这些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后跃升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8%左右,近几年来更是高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到处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不多见。
“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谈到中国快速发展与巨大进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退却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外国列强掠夺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与悲惨,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这些工人“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尤其是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们除了双手外,是一无所有的。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苦难与辛酸。
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国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还有那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而且当时党又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充满必胜的信心,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进行大范围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人间奇迹;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移风易俗,新社会呈现新气象;制定执行“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短短几年时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转变,使中国这个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不断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剩9899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到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把彻底消除贫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截至今年末,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到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万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中国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说,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奋斗目标。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新的更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纵观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