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
按照局党委和局机关支部的部署,要在全局掀起学党史风潮,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真学实学,创新方法学,要结合吉首教育各项工作,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励行的目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史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激发“历经千帆,初心不改”的强烈使命感,汲取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弘扬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踏上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新征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为吉首市教育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结合近期学习教育中的所思所悟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求翻身、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没有自己的私利。所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改革开放,历经百年,实现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解放,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变。靠的就是始终不变的信仰,初心不改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奋斗,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所以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们常常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赞誉共产党员,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无私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党派的独特属性。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3.中国共产党能够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集全体党全国人民之智慧,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从1954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咬定“现代化”这个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接力奋斗不停步。
4.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中诞生,在血火考验中成长,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磨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愈挫愈勇、自强不息,越是困难大,斗志越昂扬,这是共产党人值得骄傲的品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提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一往无前、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就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时常审乎己身,照镜治病,永葆党的健康肌体。
二、要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自建党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巍然矗立的一座思想高峰。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处处洒满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是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关键就在于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三、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结合,是近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孕育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素,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写出民族复兴新史诗的同时,也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版本,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一言以蔽之,因为它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好脚本。
1.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2.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3.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中国共产党简史研讨材料 13篇[朗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来加以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党的对基层的领导力,才能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此,要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五力”,即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先锋带动力、群众凝聚力、支撑保障力。
一、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章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功能、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重点,强化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重点,强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维护群众各项合法权益为重点,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三是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坚持和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规范化、示范化要求,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持续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参加,推动党支部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实效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健全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发挥巡察作用,持续整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小官贪腐”和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开展x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选好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按要求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继续选树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组织体系,提升组织覆盖力。一是扩大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支部的力度。推广“党建+”模式,以选派党建指导员、联建共建的方式,把党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农业产业基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拓展社区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覆盖社区、党小组覆盖网格、党员覆盖居民楼栋,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到网格中,将服务供给实现在家门口。推广在居民楼栋建立党员连心驿站有关做法,公示楼栋党员责任人职责及联系方式,增进党员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探索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团体中建立党组织。二是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设立党组织,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在产权单位、市场管理部门、物业公司、骨干企业率先建立党组织,向入驻单位和商家店铺延伸。创新推进互联网业党建,对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互联网业单位党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兜底管理责任。跨区域的大型互联网业单位党委下属的党组织,党员分散跨区域的,可突破时空限制,设立网络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加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党建。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的类型、规模、层级和分布区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并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园区内员工居住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楼栋和党员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作息规律等,探索建立特色党支部和党小组。三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发展变化,坚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在企业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党组织设置方式、职责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洛阳国有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地企党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原则,理顺市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企业党组织关系集中统一管理。
三、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先锋带动力。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条件,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基层干部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对换届后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强化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优罚劣。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出路,加大关爱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开展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等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注重发挥驻村指导帮扶作用。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重视抓乡促村作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备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配强专职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确保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落实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政策待遇,在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进一步向乡镇倾斜。优化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全面完成乡镇“五小”建设。市县机关新招录的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安排先到乡镇挂职锻炼。三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从严把好入口关特别是政治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保证队伍源头质量。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有序调控党员发展规模,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开展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跟踪联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严肃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不落实、不经常、不规范的问题。加大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创新组织生活、党员教育方式。同时,在流动党员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动党支部,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的问题。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群众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困难。以提高阵地利用率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坚持支部引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在群众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难时刻,或娶妻生子的喜庆日子,及时提供帮助,着力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推行社区服务窗口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当场办结业务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结合区域化党建平台,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组团式服务。加强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变“群众带着材料跑”为“网络带着信息跑”。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认真落实“一编三定”,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公开公示,纳入民主评议党员范围。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推动市县两级机关党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对接社区居民群众需求,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督促评价机制。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团队。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社区。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逐步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政府转移职能与社会组织服务有效对接。每个城市区须培育引进3个以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五、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支撑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好《关于巩固提升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二是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底,力争使全市4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挖掘一批试点村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工作阵地规范化建设。着力将金融、医疗、文化、旅游、购物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项目引进党群服务中心,将阵地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提振人气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平台。开展以推动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为主要目标的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按照有设施完善的讲习场所、有结构合理的讲习队伍、有丰富实用的讲习课程、有科学有效的讲习方法、有务实管用的讲习制度、有简明必要的讲习资料的“六有”标准,今年底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加大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做实。大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开拓思维、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聚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坚强组织保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章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功能、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重点,强化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重点,强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维护群众各项合法权益为重点,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三是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坚持和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规范化、示范化要求,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持续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参加,推动党支部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实效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健全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发挥巡察作用,持续整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小官贪腐”和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开展x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选好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按要求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继续选树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组织体系,提升组织覆盖力。一是扩大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支部的力度。推广“党建+”模式,以选派党建指导员、联建共建的方式,把党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农业产业基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拓展社区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覆盖社区、党小组覆盖网格、党员覆盖居民楼栋,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到网格中,将服务供给实现在家门口。推广在居民楼栋建立党员连心驿站有关做法,公示楼栋党员责任人职责及联系方式,增进党员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探索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团体中建立党组织。二是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设立党组织,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在产权单位、市场管理部门、物业公司、骨干企业率先建立党组织,向入驻单位和商家店铺延伸。创新推进互联网业党建,对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互联网业单位党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兜底管理责任。跨区域的大型互联网业单位党委下属的党组织,党员分散跨区域的,可突破时空限制,设立网络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加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党建。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的类型、规模、层级和分布区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并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园区内员工居住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楼栋和党员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作息规律等,探索建立特色党支部和党小组。三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发展变化,坚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在企业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党组织设置方式、职责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洛阳国有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地企党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原则,理顺市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企业党组织关系集中统一管理。
三、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先锋带动力。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条件,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基层干部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对换届后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强化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优罚劣。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出路,加大关爱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开展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等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注重发挥驻村指导帮扶作用。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重视抓乡促村作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备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配强专职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确保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落实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政策待遇,在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进一步向乡镇倾斜。优化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全面完成乡镇“五小”建设。市县机关新招录的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安排先到乡镇挂职锻炼。三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从严把好入口关特别是政治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保证队伍源头质量。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有序调控党员发展规模,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开展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跟踪联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严肃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不落实、不经常、不规范的问题。加大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创新组织生活、党员教育方式。同时,在流动党员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动党支部,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的问题。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群众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困难。以提高阵地利用率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坚持支部引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在群众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难时刻,或娶妻生子的喜庆日子,及时提供帮助,着力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推行社区服务窗口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当场办结业务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结合区域化党建平台,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组团式服务。加强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变“群众带着材料跑”为“网络带着信息跑”。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认真落实“一编三定”,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公开公示,纳入民主评议党员范围。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推动市县两级机关党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对接社区居民群众需求,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督促评价机制。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团队。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社区。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逐步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政府转移职能与社会组织服务有效对接。每个城市区须培育引进3个以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五、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支撑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好《关于巩固提升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二是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底,力争使全市4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挖掘一批试点村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工作阵地规范化建设。着力将金融、医疗、文化、旅游、购物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项目引进党群服务中心,将阵地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提振人气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平台。开展以推动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为主要目标的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按照有设施完善的讲习场所、有结构合理的讲习队伍、有丰富实用的讲习课程、有科学有效的讲习方法、有务实管用的讲习制度、有简明必要的讲习资料的“六有”标准,今年底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加大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做实。大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开拓思维、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聚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坚强组织保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