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纸的名人名言
1、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着,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2、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
3、自由。飘。撕碎的纸屑。
4、现在,纸月又突然地离去了。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6、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7、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8、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
9、舞台变成纸,身体变成字,透过你的眼,离开也是诗。
10、女人不过是糊着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了再换层新的。
11、凡人与圣人差别在于一张纸,凡人投胎转世时带着前世死去时的蒙脸纸,只有圣人是被揭去纸的;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的事,而圣人却对纷纭世事看如观火;凡人只有在经过圣人揭去蒙脸纸点拨后才能看清,而后却又变得浑然一全和瞎黑了。
12、当语言跟不上时,思想就不能停止,当思想跟不上时,语言就是废纸。
13、一阵狂风,落花满地无人理;世情如纸,几个真知己!手把银锄,泪滴相思地。休提起,这般心事,只有凄凉死。
14、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15、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16、写在纸上的谎言,都是留给后人羞辱自己。
17、有些人象报纸,他们的故事全写在脸上,有些人象收音机,关着的时候是个死物,可是如果找对了开关,选对了台,他们会喋喋不休,直到你把他们关上,或是电池耗光。
18、为什么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刚好填满一张报纸呢?这就像为什么我们每天吃的饭都刚好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可真是个深奥的问题。
19、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
20、我在一堆稿纸中乱翻,寻找往日欢乐的诗篇。谁知欢乐并不是永远闪光的金箔,早已长满了遗憾的锈斑。
21、平生四恨: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人情如纸,四恨小人猖獗。
22、如果看问题都和别人一样,看报纸就好了。
23、我的朋友遍天下无论在哪里拉屎都有人给我递纸!
24、读书若未能应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25、读书就未能应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26、从你工作间带走废纸是我照着你的笔记写封信给我。
27、读书也不必只读纸做的书,山水可以读,云雨可以读,官场可以读,商界可以读。赌徒和妓女也都是书。
28、青春年少或者说少不更事的时候,人总是有那种美好的憧憬,只看纸面上的一层,却看不到先贤们留在纸背后的汗渍甚至血印。
29、“我爱你啊”这种话,是一定要说出来的,说出来和写在纸上不一样。尤其对一个很缺爱的蔫小孩。
30、年青而苍老的我,年青而苍老的我的祖国。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天上飘着的,一样的灵魂在飘荡……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31、一个人走在风里,像一张纸,随时会想,会不会有那么一阵风吹来,让我们自己找不到原有的方向呢?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有时候,我们比纸还要单薄,还要没有力量?
32、韩孔厂说:“舌下无英雄,笔底无奇士。”但不幸沦为笔底,纸上牛层总比纸上马屁好。
33、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34、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35、从怀孕起,我不再看报纸和电视,因为能称得上新闻的消息多半都是灾难
36、你不知道你是个很古怪的小孩纸吗?钟绿,你不知道你实在太美了吗?
37、小时候重复做着同样一个梦,墙角有一张又平滑又白的纸,心里感觉很清凉很舒服,因为太喜欢这种感觉,深怕它会变皱,它却开始有了皱折,那皱折越来越多,越来越皱,我那清凉平静的心,也越来越纠缠,越来越绞痛,就在这个时候我醒了。
38、“是啊,谁也想不到历史这张薄纸能叠到那么厚”
39、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而竟然登载养猪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40、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41、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42、冬夜读书示子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3、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44、鞭炮爆炸了,硝烟滚滚,纸屑横飞,爆炸声尖利刺耳。
45、夜仿佛纸侵了油,变成半透明体
46、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47、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48、我看见车窗外的陌生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看见田野和树林里无序而飞的鸟群,风筝或飞鸟,那是人们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49、街上雨雾茫茫,远远地依稀可见一个穿绿色裙的女孩的背影,像一页纸一样被雨雾慢慢浸润,直至消失。
50、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梦数吏人,持纸一幅,其上题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