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甲秀楼。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楼。
二、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安顺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遵义海龙囤。
海龙囤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仅见的一处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结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城墙、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00年前的规模,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填补了贵州建筑史的空白。
四、铜仁东山古建筑群。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清代续修,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遗构。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等,已被列为 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五、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位于氵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六、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交错密布着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七、平坝天台山。
平坝天台山史称“黔南第一山”。山巅一寺,称“伍龙寺”,建于明万历18年,历经崇祯、清代及民国多次增修扩建至臻于完善,是一组奇巧壮观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
八、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着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楼。
二、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安顺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遵义海龙囤。
海龙囤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仅见的一处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结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城墙、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00年前的规模,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填补了贵州建筑史的空白。
四、铜仁东山古建筑群。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清代续修,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遗构。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等,已被列为 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五、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位于氵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六、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交错密布着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七、平坝天台山。
平坝天台山史称“黔南第一山”。山巅一寺,称“伍龙寺”,建于明万历18年,历经崇祯、清代及民国多次增修扩建至臻于完善,是一组奇巧壮观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
八、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着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