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传承“红船精神”,重温共产党人烽火岁月里的革命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成为能够激发共产党人内在价值自省的精神源泉。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时代课题。为了救亡图存,早期的先进分子想了各种办法,但无论。
是君主立宪所主导的社会变革,还是民主革命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都没能成功。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处在彷徨中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他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十月革命;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学术团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北洋军阀仇视新生的苏俄工农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把布尔什维克攻击为“过激党”。因此,面对北洋军阀的封锁,《新青年》《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4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
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前后,虽然在中国有不少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1920年春,陈望道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任,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夜以继日地开展艰苦的翻译工作,他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吃墨汁”的感人佳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外加一碟红糖。过了一阵,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真甜。”经过艰苦的努力,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
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国先进分子播散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们积极创建党团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在自己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又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组织,深入工农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坚定的信仰传递到社会基层,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因遭到租界巡捕袭扰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红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
在艰辛的探索中坚定理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不屈不挠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恽代英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拼命搜寻,学习那些具有进步色彩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学说,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中国儒家典籍等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最早读的是私塾,“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儒家典籍。这种学习的内容,他说,“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同时,他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从中发现了问题,这些小说“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
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为他们所有和控制”。进入新学校后,毛泽东开始接触到《盛世危言》和西方的《原富》等书籍,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十月革命之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度泛滥。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后来在自述中说,尽管“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但“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这时“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理想、追求不仅使我们党内凝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离开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就缺乏内在的凝聚力,离开了理想信念就没有办法去改造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党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基础。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品质,这个品质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百折不挠。早期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以及创建之后我们的这段社会历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理想、奋斗、追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诸多救国救民的方案,做过诸多努力,但都失败了。这时,中国迫切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期待着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出现,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人民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烈愿望:“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明确规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坚定地走向社会最底层,发动和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并把团结和依靠工农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20世纪20年代,面对风雨如晦的黑暗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1949年,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
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源。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贯穿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发挥首创精神,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开启全面从严治党。
新的伟大征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幵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从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前人,不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征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正是靠着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它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是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不断实现自身跨越。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韧的战略定力,发挥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2.持续奋斗精神,以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胜利之。
本。回顾建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奋斗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状态。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内化为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成功密码”。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的政治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正本清源,拨正船头,确保全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经过不懈奋斗和努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重整行装再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奋斗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品质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气魄,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紧紧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对腐败,努力夺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3.弘扬奉献精神,以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政治方向。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就了一个大国大党的风范担当?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并失政权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作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风政风显著好转,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进管党治党工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成风化俗,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时代课题。为了救亡图存,早期的先进分子想了各种办法,但无论。
是君主立宪所主导的社会变革,还是民主革命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都没能成功。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处在彷徨中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他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十月革命;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学术团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北洋军阀仇视新生的苏俄工农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把布尔什维克攻击为“过激党”。因此,面对北洋军阀的封锁,《新青年》《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4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
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前后,虽然在中国有不少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1920年春,陈望道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任,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夜以继日地开展艰苦的翻译工作,他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吃墨汁”的感人佳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外加一碟红糖。过了一阵,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真甜。”经过艰苦的努力,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
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国先进分子播散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们积极创建党团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在自己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又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组织,深入工农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坚定的信仰传递到社会基层,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因遭到租界巡捕袭扰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红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
在艰辛的探索中坚定理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不屈不挠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恽代英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拼命搜寻,学习那些具有进步色彩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学说,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中国儒家典籍等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最早读的是私塾,“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儒家典籍。这种学习的内容,他说,“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同时,他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从中发现了问题,这些小说“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
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为他们所有和控制”。进入新学校后,毛泽东开始接触到《盛世危言》和西方的《原富》等书籍,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十月革命之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度泛滥。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后来在自述中说,尽管“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但“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这时“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理想、追求不仅使我们党内凝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离开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就缺乏内在的凝聚力,离开了理想信念就没有办法去改造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党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基础。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品质,这个品质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百折不挠。早期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以及创建之后我们的这段社会历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理想、奋斗、追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诸多救国救民的方案,做过诸多努力,但都失败了。这时,中国迫切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期待着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出现,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人民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烈愿望:“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明确规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坚定地走向社会最底层,发动和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并把团结和依靠工农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20世纪20年代,面对风雨如晦的黑暗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1949年,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
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源。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贯穿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发挥首创精神,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开启全面从严治党。
新的伟大征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幵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从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前人,不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征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正是靠着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它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是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不断实现自身跨越。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韧的战略定力,发挥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2.持续奋斗精神,以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胜利之。
本。回顾建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奋斗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状态。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内化为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成功密码”。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的政治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正本清源,拨正船头,确保全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经过不懈奋斗和努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重整行装再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奋斗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品质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气魄,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紧紧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对腐败,努力夺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3.弘扬奉献精神,以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政治方向。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就了一个大国大党的风范担当?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并失政权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作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风政风显著好转,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进管党治党工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成风化俗,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