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湖南“迈步从头越”。
10月20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长征精神 继续新的征程》,回顾了8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长征精神要融入到“四个意识”上,要落实到创新开放上,要贯穿到攻坚克难上,要体现到党的作风上。
湖南在红军长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开国领袖、十大元帅彭德怀和贺龙的家乡。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北、甘肃一带进行战略转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远征,这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事业开创了条件。湖南是红军长征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经历战斗最惨烈的省份之一。
在10月21日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专门提到了英雄红军“血战湘江”的伟大历史。“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描述的正是中央红军长征突围以来最悲壮、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然而,红军将士为突破这道封锁线,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934年12月,中央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召开的“通道会议”,采纳了提出的“放弃原定方针,转兵西进入黔”的建议,促成了“通道转兵”,甩开了敌军的围堵,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为后来的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打下了基础。红军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以理想和信念、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湖南是“精准扶贫”策源地。
在10月21日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给全国人民讲述了3名女红军和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路上,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给老百姓,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又提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的口号。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做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湖南就此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
两年多来,湖南省从十八洞村开始,把问题一件件解决。十八洞村精准“识贫”的做法在湖南被广泛复制,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的靓丽答卷。
创新湖南离不开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出发前,乱云飞渡,惊涛骇浪,长征让党和红军浴火重生,走上了胜利的革命道路。
湖南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曾因为地处内陆,被认为是“不东不西,南不挨珠江,北不靠长江”的“三不沾”地带。依靠创新,湖南的飞机飞向了世界,湖南的高铁联通了世界,湖南的水稻撒遍了世界。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湖南相继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5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591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296公里,居全国前列。武广高铁联通粤港,沪昆高铁联通湘沪杭,武广、沪昆在此交汇,“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此对接,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多年居中部第一,磁悬浮线将长沙火车南站与黄花机场联通,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更多湖南企业“走出去”。
创新是湖南的优势,是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湖南的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湖南“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一带一部”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红军精神。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把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长征路上离不开“飞夺泸定桥”的拼搏和勇气。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不可能再来一次爬雪山、过草地的远征,也不可能再重复四渡赤水、飞越天堑的艰险,还需要红军精神吗?对此,杜家毫有着清醒的认识:“今天的新长征依然需要有“跟着走”的坚定信念,需要有“飞夺泸定桥”的拼搏和勇气。”。
正是不忘初心,杜家毫才会把“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想清楚、看明白、干到底,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句话挂在嘴边,把他来湖南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让湘江的水更清,景更美。
正是不忘使命,3年多来,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400多家企业留下了杜家毫的足迹。
正是不忘本色,杜家毫才会“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在长沙也买了一辆”,大年初二还独自骑自行车暗访调查湘江水质。
正是“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杜家毫才会说出“干事创业是共产党人的第一责任,必须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这样掷地有声的话,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确保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那次远征壮举是长征,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同样是长征。就湖南来说,当前,湖南经济总量已近3万亿元台阶,但仍面临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等瓶颈制约,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等新的挑战,特别是全省还有445万农村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51个贫困县亟待脱贫摘帽。我们要不断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向前进,这同样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同样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同样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新的长征路上同样需要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相信,在伟大长征精神的激励引领下,7300万湖湘儿女一定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篇章。
10月20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长征精神 继续新的征程》,回顾了8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长征精神要融入到“四个意识”上,要落实到创新开放上,要贯穿到攻坚克难上,要体现到党的作风上。
湖南在红军长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开国领袖、十大元帅彭德怀和贺龙的家乡。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北、甘肃一带进行战略转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远征,这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事业开创了条件。湖南是红军长征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经历战斗最惨烈的省份之一。
在10月21日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专门提到了英雄红军“血战湘江”的伟大历史。“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描述的正是中央红军长征突围以来最悲壮、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然而,红军将士为突破这道封锁线,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934年12月,中央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召开的“通道会议”,采纳了提出的“放弃原定方针,转兵西进入黔”的建议,促成了“通道转兵”,甩开了敌军的围堵,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为后来的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打下了基础。红军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以理想和信念、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湖南是“精准扶贫”策源地。
在10月21日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给全国人民讲述了3名女红军和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路上,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给老百姓,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又提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的口号。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做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湖南就此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
两年多来,湖南省从十八洞村开始,把问题一件件解决。十八洞村精准“识贫”的做法在湖南被广泛复制,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的靓丽答卷。
创新湖南离不开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出发前,乱云飞渡,惊涛骇浪,长征让党和红军浴火重生,走上了胜利的革命道路。
湖南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曾因为地处内陆,被认为是“不东不西,南不挨珠江,北不靠长江”的“三不沾”地带。依靠创新,湖南的飞机飞向了世界,湖南的高铁联通了世界,湖南的水稻撒遍了世界。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湖南相继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5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591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296公里,居全国前列。武广高铁联通粤港,沪昆高铁联通湘沪杭,武广、沪昆在此交汇,“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此对接,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多年居中部第一,磁悬浮线将长沙火车南站与黄花机场联通,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更多湖南企业“走出去”。
创新是湖南的优势,是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湖南的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湖南“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一带一部”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红军精神。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把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长征路上离不开“飞夺泸定桥”的拼搏和勇气。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不可能再来一次爬雪山、过草地的远征,也不可能再重复四渡赤水、飞越天堑的艰险,还需要红军精神吗?对此,杜家毫有着清醒的认识:“今天的新长征依然需要有“跟着走”的坚定信念,需要有“飞夺泸定桥”的拼搏和勇气。”。
正是不忘初心,杜家毫才会把“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想清楚、看明白、干到底,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句话挂在嘴边,把他来湖南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让湘江的水更清,景更美。
正是不忘使命,3年多来,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400多家企业留下了杜家毫的足迹。
正是不忘本色,杜家毫才会“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在长沙也买了一辆”,大年初二还独自骑自行车暗访调查湘江水质。
正是“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杜家毫才会说出“干事创业是共产党人的第一责任,必须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这样掷地有声的话,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确保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那次远征壮举是长征,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同样是长征。就湖南来说,当前,湖南经济总量已近3万亿元台阶,但仍面临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等瓶颈制约,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等新的挑战,特别是全省还有445万农村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51个贫困县亟待脱贫摘帽。我们要不断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向前进,这同样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同样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同样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新的长征路上同样需要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相信,在伟大长征精神的激励引领下,7300万湖湘儿女一定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