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精神瑰宝。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将“四史”融入课程研究,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从历史中感悟初心,在百年奋斗中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史鉴今,砥砺前行。
[关键词]“四史”;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2019年度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者简介]郑海涛(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继才(通信作者)(1975—),山东枣庄人,博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6-00-02[收稿日期]2020-10-01。
一、“四史”融入的重要意义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奋斗与发展中形成的政治财富。今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通过“四史”融入课程,使大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融入路径
(一)运用课堂教学,讲好“四史”红色故事。
1.从“四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明确时代使命和责任。结合“四史”回顾历史、感悟初心,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激发新时代大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增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同时结合“四史”讲清楚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本领才干和担当精神的要求,使大学生能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并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成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和有奉献的时代新人。
2.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通过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教育大学生们要树立信仰、坚守初心,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中彰显个人的人生价值。
3.从“四史”中感悟高尚与纯粹,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从理想信念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回顾历史,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些都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艰苦奋斗提供充沛的精神养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这些事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与坚定初心。
4.从“四史”中追忆先辈的革命初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以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以后发生的典型故事为依托,用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四史”教育是培植爱国奋斗精神的智慧之源。爱国奋斗精神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是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内在印证和统一的整体,是新时代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识,是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精神指向,是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现实的动力。
5.从“四史”中探寻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价值观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融入,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指引,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汲取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有益启示,让大学生从价值观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从而生动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6.从“四史”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锤炼品德修为。以不同历史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优良道德品质,立体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从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使其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
7.从“四史”中见证共和国的法治印迹,培养法治思维。汲取法治的智慧,通过讲授坚定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历史制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充分发掘在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诸多第一次、伟大创举和标志性首创案例,使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促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其他成员崇德向善。(二)利用社会实践,把握“四史”价值意蕴。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思政课活起来。高校通过寒假、暑期社会实践,由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过程的深化提升,使“四史”教育立体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参观传统教育馆、革命活动旧址等,走进红色基地、聆听历史故事,通过观看一张张反映当年战斗场景的图片、一件件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具,倾听一个个英雄的事迹,重温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气概,接受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深刻感悟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铭记那段革命历史,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锤炼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四史”教育广度。
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随时随地拓展“四史”教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做好“四史”知识拓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育人课堂”;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提升“四史”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推送ppt,推荐“四史”相关影片,分享红色经典。高校也可以打造“四史”教育讲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潜移默化融入红色故事元素,用有血有肉的内容吸引学生,开展入脑入心、有声有色的网络直播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夯实“四史”学习力度,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三、结语
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四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在长期的探索、奋斗、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在百年党史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有之义。通过积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引导青年学子把握当代中国实情和自身实际,明确定位和方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奋斗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忻平,陶雪松.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n].解放日报,2020-08-20。
[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关键词]“四史”;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2019年度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者简介]郑海涛(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继才(通信作者)(1975—),山东枣庄人,博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6-00-02[收稿日期]2020-10-01。
一、“四史”融入的重要意义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奋斗与发展中形成的政治财富。今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通过“四史”融入课程,使大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融入路径
(一)运用课堂教学,讲好“四史”红色故事。
1.从“四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明确时代使命和责任。结合“四史”回顾历史、感悟初心,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激发新时代大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增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同时结合“四史”讲清楚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本领才干和担当精神的要求,使大学生能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并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成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和有奉献的时代新人。
2.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通过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教育大学生们要树立信仰、坚守初心,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中彰显个人的人生价值。
3.从“四史”中感悟高尚与纯粹,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从理想信念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回顾历史,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些都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艰苦奋斗提供充沛的精神养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这些事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与坚定初心。
4.从“四史”中追忆先辈的革命初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以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以后发生的典型故事为依托,用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四史”教育是培植爱国奋斗精神的智慧之源。爱国奋斗精神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是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内在印证和统一的整体,是新时代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识,是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精神指向,是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现实的动力。
5.从“四史”中探寻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价值观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融入,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指引,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汲取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有益启示,让大学生从价值观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从而生动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6.从“四史”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锤炼品德修为。以不同历史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优良道德品质,立体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从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使其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
7.从“四史”中见证共和国的法治印迹,培养法治思维。汲取法治的智慧,通过讲授坚定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历史制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充分发掘在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诸多第一次、伟大创举和标志性首创案例,使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促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其他成员崇德向善。(二)利用社会实践,把握“四史”价值意蕴。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思政课活起来。高校通过寒假、暑期社会实践,由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过程的深化提升,使“四史”教育立体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参观传统教育馆、革命活动旧址等,走进红色基地、聆听历史故事,通过观看一张张反映当年战斗场景的图片、一件件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具,倾听一个个英雄的事迹,重温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气概,接受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深刻感悟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铭记那段革命历史,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锤炼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四史”教育广度。
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随时随地拓展“四史”教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做好“四史”知识拓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育人课堂”;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提升“四史”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推送ppt,推荐“四史”相关影片,分享红色经典。高校也可以打造“四史”教育讲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潜移默化融入红色故事元素,用有血有肉的内容吸引学生,开展入脑入心、有声有色的网络直播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夯实“四史”学习力度,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三、结语
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四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在长期的探索、奋斗、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在百年党史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有之义。通过积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引导青年学子把握当代中国实情和自身实际,明确定位和方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奋斗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忻平,陶雪松.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n].解放日报,2020-08-20。
[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