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2、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吕氏春秋·尽数》。
3、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
4、清正俭素,门无私谒。——《魏书·彭城王传》。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
6、淡然自守,不汲济于荣利。——《魏书·刘芳传》。
7、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9、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
10、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1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
1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廉政格言,廉政名言。
13、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后汉书·孔奋列传》。
14、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15、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16、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8、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19、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2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汉)司马迁。
25、动则三思,虚而后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2、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吕氏春秋·尽数》。
3、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
4、清正俭素,门无私谒。——《魏书·彭城王传》。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
6、淡然自守,不汲济于荣利。——《魏书·刘芳传》。
7、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9、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
10、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1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
1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廉政格言,廉政名言。
13、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后汉书·孔奋列传》。
14、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15、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16、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8、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19、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2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汉)司马迁。
25、动则三思,虚而后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