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2、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
3、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称为“沙漠第一泉”。
2、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
3、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称为“沙漠第一泉”。